出墙的“红杏”遭遇“蒙古包”(1/3)

都是有血有感的,在那种软皮溜哒的灰色生活里,桂妞心灵的压抑可想而知。

桂妞渴望着红杏出墙。

像桂妞这种,只要往街上一走,男的目光就追逐而来。只要她对谁耍一个媚眼,谁就会惊喜万分。有时,桂妞也想玩玩“偷”的游戏,因为想起来,这种游戏一定很刺激,也肯定充满激。但桂妞不敢,一来怕王浩抓住把柄,二来怕与她玩的男动真格,结果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现实中,这类事发生得太多了。明明是男的过错,结果猪八戒倒打一耙,吃亏反而是的。

但是,心中的压抑仍然希望找个地方释放。

桂妞后来在跟朋友谈起这段感经历时还说,那时真傻,她没别的办法,竟然化了一个名字在《中国》杂志上打了一个征婚广告——有婚之却打起了这种广告,她也是在玩火啊。事后想起还心有余悸,可当时竟就这样“冲动地”做了。

结果,在雪花般飞来的应征信中,桂妞认识了“蒙古包”。

当时,“蒙古包”还在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博士研究生。他的信写得与众不同,信封上贴着一对尾花,很漫的两只鸟互相对望着,一看就让喜欢。

后来通信多了,“蒙古包”告诉桂妞,他是一个文学好者和文学失败者。他写了无数的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文艺评论,还有电影剧本和相声小品,真是十八般武艺,应有尽有。可是没有一样取得成功。尽管他每一次投稿都在信封做点小动作,以期得到编辑的重视,但他仍然与成功无缘。

“蒙古包”说,这一招也是他从一本《投稿指南》上学来的。那本书上说,因为编辑部每天要收到大量的来信来稿。在堆积如山的信稿中,只有信封上有特色的才能首先引起编辑的兴趣。他还举例说,他的一个写诗的朋友为了在北京《诗刊》上发文章,寄稿时还把自己的英俊相片一块寄给编辑呢。结果还真的发了一首小诗:“阳光稀释于木桥,我们坐着/两颗黑葡萄结下无解的方程”。

桂妞发现,“蒙古包”把文学上的天才都花在写给她的信上了。他写了许多充满诗意的甜言蜜语,一下子点燃了她心中原以为死去了的热

桂妞觉得结婚后的特别容易受到来自丈夫之外的感的诱惑——哪怕明明知道这样的感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桂妞把“蒙古包”想象成一个粗有力的北方大汉。在幻想的漫中,王浩对她的伤害惭惭结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