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八章 新的工作(中)(2/4)

大钊、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曾在这里工作。许多著名学者,如章 士钊、袁同礼、向达等曾主持过图书馆工作。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图书馆随北京大学迁至原燕京大学校址,原燕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并北京大学图书馆,并吸收了部分其他单位的馆藏,形成以原燕京大学图书馆馆舍为中心的格局。1975年,在校园中心地带建成一座新馆,成为当时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1998年5月4,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博士捐资兴建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落成。新馆于1998年底投使用,新旧馆总面积超过51,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藏书容量可达650万册,规模上成为亚洲高校第一大馆。

经过几代图书馆工作员的辛勤努力和近百年的发展积累,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已达461万册,现正以每年8万册的速度递增。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古籍善本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有古籍150万册,其中善本书17万册,珍稀品种和版本数千种,在全国图书馆中居第三位。所收藏古籍善本不仅对于保存和研究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其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京大学图书馆现藏金石拓片约24000种,56000份,绝大部分是石刻文字拓片,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国高校之首。这些拓片反映着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古文字、古代书法、绘画的研究,以及补充正史之不足都有很高的价值。

作为‘;211工程‘;两个公共服务项目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管理中心以及‘;文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和数字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设在新馆一楼的光盘及网络检索区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面向现代化的一个窗,拥有近百台工作站和大型塔式光盘驱动器和光盘库,收藏有100多种学术光盘,引进了国外、、UNVR、U、等各类网络数据库和电子期刊,可同时为馆内和校园网用户提供本馆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国际联机网络数据库的检索,以及课题查新、论文查收查引等服务。

图书馆将启用UNRN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替代现有的PU系统。UNRN系统包含公共查询、采访、编目、流通、教学参考书、连续出版物控制、器材设备预订等模块,并能通过网关检索其它联机商业数据库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