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不明觉厉(3/4)

主者治地之劳费云尔。此固有时而诚然,然非通例。”

这是用古寓言说事的法子,还是真有其事?看叶行远写得言之凿凿,老举想不到典故所在,一时也不敢挑刺,只能咬牙再看下一段。

“地之责租,诚无分于治否。且有地焉,非力所得施,其主之责租自若也。海有藻名葛罗卜,燔之成硷灰,制颇黎及胰皂者恒用之。青丘国滨海之地,几处多有,而息原尤多……”

这小年轻究竟是什么来?见闻怎么如此广博?老举也算是博览群书,根本没有听说过葛罗卜此物,也不知它是制造胰皂的原料,更不知产于青丘国与息原,这又是摆事实讲道理。

老举不知典之所出,又能从何批驳起?这种偏于生僻的引经据典是最棘手的,如果批的不好,会被反过来嘲笑读书少没见识。

明明只是说地租,叶行远却是旁征博引,说起三山五岳海外藩国之事,如数家珍,这叫一辈子只去过两三次京城的老举怎么评判?

到这时候,老举感到今天的任务没那么容易,认真对待起叶行远文章。生僻典故可以跳过,但论文终究是要靠逻辑和义理说话的,且继续看下去。

看得过于仔细,老举白发间不觉渐渐有了几分汗水,额皱纹更。因为他发现,叶行远写的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这些字组合起来,以他的知识居然不太看得懂。

至少浏览一遍后还是不明白,或许想看懂需要时间。但眼下这况,显然是不可能让他反复揣摩几天的。

最后这篇文章结论道:“夫百产之市,既必有以偿其前费,而益之则常羸矣,故其物之贵贱恒视之。至于租独不然,以市价之于经价或大过或小过或适均,而租则或重或轻或并轻者而无之。”

到此老举只感到一片茫茫然……抬起来双目失神,也不知道想什么。整篇文章从看到尾,老举只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然后竟然找不出能批判的地方!

道理很简单,想批判一篇文章,最小的前提就是至少能看明白这篇文章。如果根本看不懂,那又从何批起?只怕一张嘴就要露怯!

老举隐隐觉得文章有些道理,毕竟几十年生经验和读书经历不是吃饭的。但要问他如何论证这道理,或者如果反过来批驳道理,一时间却无从下。再给他几个月时间研究或许就可以了……

第一炮便哑了,让李信发愣,足足等了半天。不见这老举称赞,那就说明这篇文章不至于好到没话说?可是又不见他开批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